
成考学校 / 重庆三峡学院
现行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称为教育部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历教育。成人高考分为专科起点升本科(简称专升本)、高中起点升专科(简称高起专)两个层次。录取入学后的学习形式包括函授、业余两种种学习形式。
考生在报考前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成人高考高升专、还是高升本,成人高考每年考试在10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。
每年3月份起考生就可以在深圳继教招生中心报名参加考前辅导,8月中下旬开始登录深圳继教招生中心报名,考生需填报学校及志愿等相关报考信息,9月初开始在深圳继教招生中心正式报名,11月份可查询成绩,12月份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及录取结果公布, 12月底或1月初领取录取通知书,3月份根据课程正式上课。
成人高考录取入学后,考生可选择函授或业余学习方式,函授比较适合上班族,业余时间少的考生,学校将邮寄你学习材料,平时在家学习,期末前会有几次面授,然后统一参加期末考试。业余班一般指在院校驻地招收学生,安排夜晚或双休日上课,所以,适合在职考生报考。
在成人高考官方地点—深圳继教招生中心报考时,考生需出示以下材料
1、身份证明。身份证及相应复印件,如果身份证遗失,应及时到派出所办理带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,同时标明身份证号码,并应迅速补办身份证,以不耽误考试。
2、学历证明。本人最高学历的毕业证书原件及相应复印件,按照教育部规定,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,须持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文凭。
深圳成人高考考前辅导高升专850元、高升本1350元,专升本900—950元(具体 以学校公布为准),报读费用(学费)3000-5000/学年不等,具体以各学校各专业实际收费为准,学生在深圳成人高考指定官方报考点—深圳继教招生中心报名时,费用也在此范围内,详情可咨询招生老师。
成人高考高中起点专科教材一般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、高等教育出版社、海南出版社还有人大出版社和成教出版社出版,而专升本教材则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、人民教育出版社、高等教育出版社、海南出版社等出版。总的来说,考生需按照考前辅导中心的教材来复习。
成人高考学习形式
成人高考学习方式之业余:就是成人高校安排学生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上课学习。一般成人高校都是在学校的驻地招生。适合在职考生报考。
成人高考学习方式之函授:函授的授课方式也很适合上班的在职而且业余时间少的考生。他是指学校给你邮寄学习材料,平时自己在家学习复习,在期末考试前会安排几次面授,给你作一个全面的辅导,然后统一考试。函授现在是很多成考生所选择的一种授课方式。
成人高考学习方式
选择层次(高升专、专升本、)
每年3月后报名参加考前辅导
8月中下旬开始在线报名(填报学校及志愿等)
9月初正式确认报考
9月底发下准考证
10月第三周周六、周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(具体以准考证时间为准)
11月份网上公布考试成绩
12月份网上公布录取分数线及录取结果
12月底或1月初领取录取通知书
第二年3月中旬领取教材,课程表正式入学上课
期末考试!
标准化试卷
2005年起成人高等学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部分科目实行标准化考试,分为标准化分卷考试与标准化考试。
标准化分卷考试的科目为:
高中起点: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史地综合、理化综合。
专科起点(专升本):政治、外语、专业基础课。
标准化考试(全科采用答题卡不分卷考试)的科目为:医学综合(专升本)。
其它统考科目不实行标准化考试。
(一)试卷
1、标准化分卷考试:同一科目试卷分为试卷(Ⅰ)、(Ⅱ)两部分。试卷(Ⅰ)
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,现坐落于千年古城、移民之都——重庆市万州区。学校起源于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,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(教育部代码10643)。2013年,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。历经60余年发展,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倡导“绿色教育理念”、力推“绿色教育产教融合”的本科高校。现已形成以文、理为基础,以工为主干,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,以本科教育为主,研究生教育、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。学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、中美应用技术教育“双百计划”成员单位、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、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。
办学规模方面。学校占地面积达1980余亩,有18个二级学院,全日制学生2万余人,馆藏纸质图书175万余册,电子图书166万余种,固定资产14亿余元。
学科专业建设方面。学校拥有涵盖工学、文学、管理学、理学、艺术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,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(中国语言文学、环境科学与工程、电子科学与技术),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(教育硕士、农业硕士、工程硕士、旅游管理硕士)。现有中国语言文学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环境科学与工程、农林经济管理等4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数学等2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。
科学研究方面。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,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,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实验室)5个,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(重点实验室)3个,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(实验室)2个;有市级学会2个,市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,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。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、部市级科研项目900余项。成功申请专利300余项,发表论文9000余篇,三大检索文章800余篇,CSSCI、CSCD期刊论文1400余篇,出版学术专著190余部。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、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部市级以上奖励近30项。办有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》《何其芳研究》等学术刊物。正式出版《夔州诗全集》等一大批特色研究成果。
队伍建设方面。学校现有1130余名教职工,其中,巴渝学者4人,在职专任教师920余人,高职称380余人,获博士、硕士学位780余人,硕士研究生导师485余人(包括校外导师)。建有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、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引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、波兰院士亚努什、莱谢克,另引进香港城市大学王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、团队。学校教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、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侯备人选、重庆市名师、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。
人才培养方面。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,现有国家级、重庆市级特色专业10个,重庆市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个,重庆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。学校学生组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巧固球赛获奖,在“挑战杯”作品竞赛、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,其中,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八连冠、重庆市武术比赛十二连冠。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%以上。
开放办学方面。学校先后与美国、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,与德国BSK、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,与东南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、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。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,与中兴通讯、中科曙光、锐捷等企(事)业单位在人才培养、专业建设、实习实践、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。
当前,学校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,学校将坚定不移走绿色教育之路,秉承“质量立校、特色兴校、人才强校、依法治校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“立足三峡、服务重庆、面向全国”的办学思路,弘扬“厚德、博学、自强、创新”的校训精神,明确“学科牵引、应用为本”的发展方向,把握“理念先导、人才支撑、经济基础、制度保障”的发展要素,遵循“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、开放发展、特色发展”的发展战略,大力实施“123”发展战略,奋力实现“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”的目标,强力推进“美丽校园”和“重庆名校”2项建设,全力铸就“三峡”“绿色”“应用”3张品牌。力争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。